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 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专业:气象学 研究方向:中小尺度气象学,极端天气(强对流、暴雨、暴雪等)发生发展机理,数值模拟 邮箱: abduwaly@xju.edu.cn ,abduwaly@163.com QQ:448360076, GR: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Abuduwaili-Abulikemu ORCID:https://orcid.org/0000-0002-8302-6083 通讯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华瑞街777号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博达校区资环楼252。 |
|
教育经历:
2011-09至2016-1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硕博连读,理学博士
2006-09至2010-06,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理学学士
2002-09至2006-06,浙江省杭州师范学院附属三墩高级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
工作经历:
2022-02至今,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BETVLCTOR网页版,副教授
2020-12至2022-02,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6-12至2020-12,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生课程《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和《灾害评价与防治》。
主要研究方向:
· 渤海湾地区海风锋及其相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
· 新疆复杂下垫面条件下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
· 新疆暴雪天气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复杂地形对强降水天气触发和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2023.01-2026.12,33万,在研,主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疆地区典型强对流天气触发和发展机理研究,2023.01-2025.12,10万,在研,主持。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中亚极端降水系统精细化结构,2019/01-2021/12,63万,已结题,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渤海湾地区碰撞型海风锋的统计特征和对流触发机理研究,2018.01-2020.12,25万,已结题,主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博士计划”百名博士人才引进项目,渤海湾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机理研究,2019.01-2021.12,10万,已结题,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子课题,天津市城市热岛与海风锋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2017.01-2020.12,10万,已结题,主持。
· 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渤海湾地区海风锋相关统计特征和对流触发机理研究,2018.01-2020.12,5万,已结题,主持。
·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吐哈盆地水资源调查和承载力评估,2022.01.01-2024.10.31,1180万,参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变化环境下中亚干旱区气候干湿变化及预估,2021.01-2024.12,在研,参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城市热岛对海风(锋)触发局地雷暴强度和结构的影响研究,2017.01-2020.12,已结题,参与。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渭干河流域水文过程与非点源溶质运移耦合模拟及水资源利用安全范式,2018.01-2021.12,已结题,参与。
· 新疆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相对湿度对氨作用下的二次硫酸盐颗粒物形成过程的影响,2018.05-2022.04,已结题,参与。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登陆台风精细结构的观测、预报与影响评估,2015.01-2019.12,已结题,参与。
发表论文:
(*表示通讯作者,#表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
· Abuduwaili Abulikemu, Yan Wang*, Runxiang Gao, Yuan Wang, Xin Xu*. (2019). A numerical study of convection initiation associated with a gust front in Bohai Bay region, North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4(24), 13843-13860. https://doi.org/10.1029/2019JD030883(2021年JCR分区Q1,IF: 5.217)
· Abuduwaili Abulikemu, Xin Xu, Yuan Wang*, Jinfeng Ding, Shushi Zhang, Wenqiang Shen. (2016). A modeling study of convection initiation prior to the merger of a sea-breeze front and a gust front. Atmospheric Research, 182, 10-19. https://doi.org/10.1016/j.atmosres.2016.07.003(2021年JCR分区Q1,IF: 5.659)
· Abuduwaili ABULIKEMU, XU Xin, WANG Yuan*, WANG Yan. (2015). Atypical occlusion process caused by the merger of a sea-breeze front and gust front.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32(10), 1431-1443.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15-4260-2(2021年JCR分区Q2,IF: 3.9)
· Abuduwaili Abulikemu, Jie Ming*, Xin Xu*, Xiaoyong Zhuge, Yuan Wang, Yunhui Zhang, Shushi Zhang, Bixin Yu, Mangsuer Aireti. (2020). Mechanisms of Convection Initia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A Case Study. Atmosphere, 11(12), 1335-1357. https://doi.org/10.3390/atmos11121335(2021年JCR分区Q3,IF: 3.11)
· Qi Sun#, Abuduwaili Abulikemu*, Junqiang Yao, Ali Mamtimin, Lianmei Yang, Yong Zeng, Ruqi Li, Dawei An and Zhiyi Li#. (2023) A Case Study on the Convec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s of an Extreme Rainstorm over the Northern Slope of Kunlun Mountains,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Remote Sensing, 15(18), 4505. https://doi.org/10.3390/rs15184505 (2022年JCR分区Q1,IF: 5.0)
· Zhiyi Li#, Abuduwaili Abulikemu*, Kefeng Zhu, Ali Mamtimin, Yong Zeng, Jiangang Li, Aerzuna Abulimiti, Zulipina Kadier#, Abidan Abuduaini#, Chunyang Li# and Qi Su#. (2023)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Rela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the Ili Regio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Remote Sensing, 15(16), 3954. https://doi.org/10.3390/rs15163954(2022年JCR分区Q1,IF: 5.0)
· Xiaoning He#, Abuduwaili Abulikemu*, Ali Mamtimin, Ruqi Li, Aerzuna Abulimiti, Dawei An*, Mangsuer Aireti, Yaman Zhou, Qi Sun#, Zhiyi Li#, Lin Yuan# and Tao Xi. (2023). On the Mechanisms of a Snowstorm Associated with a Low-Level Cold Front and Low-Level Jet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the Junggar Bas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Atmosphere, 14(6), 919-950. https://doi.org/10.3390/atmos14060919(2021年JCR分区Q3,IF: 3.11)
· Meini Kong#, Abuduwaili Abulikemu*, Jingjing Zheng#, Mangsuer Aireti, and Dawei An (2022). A Case Study on Convection Initiation Associated with Horizontal Convective Rolls over Ili River Valley 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Water, 14(7): 1017-1041. https://doi.org/10.3390/w14071017(2022年JCR分区Q2,IF: 3.4)
· Jingjing Zheng#, Abuduwaili Abulikemu*, Yan Wang*, Meini Kong# and Yiwei Liu (2022). Convection Initi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Merger of an Immature Sea-Breeze Front and a Gust Front in Bohai Bay Region, North China: A Case Study. Atmosphere, 13(5), 750-777. https://doi.org/10.3390/atmos13050750(2021年JCR分区Q3,IF: 3.11)
· Zulipina Kadier#, Zhiyi Li#, Abuduwaili Abulikemu*, Kefeng Zhu, Aerzuna Abulimiti, Dawei An and Abidan Abuduaini#. (2023)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Basic features and responses to the inhomogeneous underlying surface. Remote Sensing, 15(19), 4833; https://doi.org/10.3390/rs15194833(2022年JCR分区Q1,IF: 5.0)
· Aerzuna Abulimiti, Qi Sun#, Lin Yuan#, Yongqiang Liu, Junqiang Yao, Lianmei Yang, Jie Ming, Abuduwaili Abulikemu*. (2023) A Case Study on the Convec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s over the Northern Edge of Tarim Bas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Remote Sensing, 15(19), 4812. https://doi.org/10.3390/rs15194812(2022年JCR分区Q1,IF: 5.0)
· 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王元*,王亦平,费启瓅. 一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气象科学,2014,34(4):457-464.
· 袁琳#,孙棋#,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安大维,芒苏尔·艾热提,周雅蔓.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特征研究. 沙漠与绿洲气象,2024, 18(3): 1-11. doi:10.12057/j.issn.1002-0799.2024.03.001
· Aerzuna Abulimiti, Yongqiang Liu,* Lianmei Yang*, Abuduwaili Abulikemu, Yusuyunjiang Mamitimin, Shuai Yuan, Reifat Enwer, Zhiyi Li, Abidan Abuduaini and Zulipina Kadier (2024). Urbanization Effect on Changes in Extreme Climate Events in Urumqi, China, from 1976 to 2018. Land, 13, 285. https://doi.org/10.3390/land13030285
· Shushi Zhang, David B. Parsons, Xin Xu*, Hong Huang, Fen Xu, Tianjie Wu, Gang Chen, Abuduwaili Abulikemu, Yating Zhao, Shengxi Zhang, and Ying Tang. (2023) The Development of Atmospheric Bores in Non-Uniform Baroclinic Environments and Their Roles in the Maintenanc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n MC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9, e2023JD039319. https://doi.org/10.1029/2023JD039319
· Shushi Zhang, David B. Parsons, Xin Xu*, Jisong Sun, Tianjie Wu, Abuduwaili Abulikemu, Fen Xu, Gang Chen, Wenqiang Shen, Lihang Liu, Xidi Zhang, Kun Zhang, and Wei Zhang. (2023). Dynamics Governing a Simulated Bow-and-Arrow-Typ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onthly Weather Review. 151(3), 603–623. https://doi.org/10.1175/MWR-D-22-0091.1
· Tao Xi, Xin Xu*, Peng Wei, Yuan Wang, Jie Ming, Shushi Zhang*, Jinfeng Ding, Abuduwaili Abulikemu. (2022). On the High Winds in the Tianshan Grand Canyon in Northwest China: General Features, Synoptic Conditions, and Mesoscale Structures.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10: 926339. https://doi.org/10.3389/feart.2022.926339 (2021年JCR分区Q2,IF: 3.661)
· Shushi Zhang*, David B. Parsons, Xin Xu*, Yuan Wang, Jiufu Liu, Abuduwaili Abulikemu, Wenqiang Shen, Xidi Zhang, and Shengxi Zhang.(2020). A Modeling Study of an Atmospheric Bore Associated With a Nocturnal Convective System Over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5(18),1-26, e2019JD032279. https://doi.org/10.1029/2019JD032279 (2021年JCR分区Q1,IF: 5.217)
· 赵向军,丁治英*,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王瑾婷,刘瑾. 一次飑线内MVs和后向入流对地面大风形成影响的模拟研究.大气科学学报. 2020,(04):640-651.
· 杨何著,张唯,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王元. 泰安山区一次夏季雨雾天气过程特征和气象要素分析.气象科技,2016, 4(6):1024-1029
· 费启瓅,杨建全*,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韩桂荣,陈钰文. 江苏南部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气象科学,2014,34(6):678-683.
· 费启瓅,袁慧玲*,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周元,宗培书. 江苏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及应用.气象科学,2013,33(3):302-307.
· 孙晓磊,易笑园*,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张楠,刘一玮. 华北一次β尺度锢囚降雪特征分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5-10-14,P458.121
· 杨何著,张唯,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王元. 泰安山区一次夏季雨雾天气过程特征和气象要素分析[A].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论文集[C]. 2017
· 盛永财,孜比布拉·司马义,买合木提·巴拉提,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乌鲁木齐市PM10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34(6):714-723.
· 盛永财,孜比布拉·司马义,卢有斌,李颖,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 国际陆港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35(3):277-284.
软件登记:
· 基于拉格朗日观点的粒子轨迹计算软件 V1.0,登记号:2017SR076798
· 多普勒天气雷达中涡旋自动识别软件 V1.0,登记号:2017SR421437
·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准现状对流系统自动识别软件 V1.0,登记号:2017RS422165
学术兼职:
2020年9月至今 新疆气象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获奖/荣誉:
· 2023年本人以骨干身份参与的“中亚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成果获得“2023年度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本人排名4/15)。
· 2023年本人以骨干身份参与的“中亚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成果在中国气象局2023年度组织的气象科技成果评价中获得“良好”等级,并获得气象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成果登记号:中气科成登[2023]0185)(本人完成人排名4/22)。
· 2023年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贺小宁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2021年1月22-23日天山北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被评为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2023年毕业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2022年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孔媚霓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伊犁河谷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被评为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2022年毕业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2022年本人指导的本科生祖丽皮那·喀迪尔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2020年发生在渤海湾地区的雷暴天气诊断分析》被评为2022届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 2021年6月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 2021年本人指导的本科生郑群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天津地区一次碰撞型海风锋导致的对流发生发展特征研究》被评为2021届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 2020年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五),项目名称:渤海湾海风锋触发局地雷暴的临近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奖励编号:2019JB-3-124-R5。
· 2019年本人指导的本科生迪丽艾斯玛·麦麦提敏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伊犁州2016年7月28日至8月2日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被评为2019届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 2018年获得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2018年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2017年获得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2017年度“优秀党员”称号。
· 2007-2008 学年获得南京大学“香港悟宿奖助学金”及“优秀团员”称号。
· 2015-2016 学年获得南京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
· 2012-2013 学年获得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优秀研究生”称号。
· 2009-2010 学年获得南京大学“励志奖学金”。
人才培养:
本人先后担任地科16-2班和环科17-1班班主任。目前本人课题组研究生共有8名(研一3名,研二3名,研三各2名),本人指导的前两届硕士研究生孔媚霓、郑经经和贺小宁同学均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以优异成绩毕业,其中孔媚霓同学和贺小宁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获得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称号。
实验室情况:
负责BETVLCTOR网页版气象学与气候学观测与模拟实验室。
负责BETVLCTOR网页版252实验室,给每位研究生配备一台台式机电脑,免费共用打印扫描一体机,投影仪等设备。
招生信息:
欢迎具有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们报考研究生。
硕士招生专业:
专硕:资源与环境(专业代码:085700)- 03气象预报预测和气候变化应对方向。
学硕:地理学(专业代码:070500),自然地理学方向。
代表性研究成果:
· 基于发生在渤海湾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高时空分辨率WRF数值模拟,揭示发生在阵风锋(GF)前沿的对流触发(CI)机理。本研究发现,在GF上方约3-5 km处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导致的水平涡度形成低气压扰动,从而形成一个垂直向上的气压梯度力,在该气压梯度力作用下,GF前沿向前倾斜的上升气流和来自GF前方的另一支气流辐合后形成的上升气流中形成了更强的上升运动,从而造成CI(图1和图2)。本研究提出了与经典的RKW理论(Rotunno等,1988)不同的一种中层垂直风切变影响CI的新观点,有助于提高对CI机理的认识。(Abulikemu et al., 2019)
图1. 本次过程中阵风锋附近的对流触发机理概念模型(三维立体效果图)
· 基于多种观测和高时空分辨率WRF数值模拟,结合空气粒子后向轨迹和垂直加速度动量诊断分析,揭示一次发生在渤海湾地区的碰撞型海风锋(Merger-type Sea-Breeze Front, MSBF)在碰撞前发生的对流触发(CI)机理。该研究发现,一条海风锋(SBF)和阵风锋(GF)在相向移动到相互距离大约为25~30 km时,在两者之间中低层形成“远距离辐合效应”,而且在有利的热力特征(即条件性不稳定)条件下,为两条锋面之间的部分空气粒子提供动力抬升作用,从而导致CI(图2和图3)。该研究对渤海湾地区此类CI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Abulikemu et al., 2016)
图2. (a-b)模拟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填色)和200 m高度风场(风向杆),左右两侧粗虚线分布表示阵风锋和海风锋,黑色虚线框表示计算相关要素水平面上平均的区域,红色箭头表示选取分析的代表性对流单体;(c)和(d)分别表示水平面上算的平均垂直速度(填色)和水平散度(填色)。
图3. (a)代表性对流单体内空气粒子轨迹高度的随时间变化,其中来自边界层(1500 m)以上和以下的粒子高度高度分别标为橙色和蓝色,代表性粒子轨迹高度标为红色;(b)代表性粒子轨迹高度(蓝色实线)及其轨迹上多种意义的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c)两条锋面前方形区域面400 m及以下高度面平均的动力加速度若干个组成部分随时间变化;(d)代表性粒子轨迹上的动力加速度组成部分随时间变化。
·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WRF数值模拟研究一次发生在渤海湾地区的海风锋(SBF)与阵风锋(GF)的碰撞过程,首次提出此类中尺度锋面碰撞导致的“非典型锢囚过程”概念。该研究发现,两条锋面在碰撞过程中能够把两者之间的暖气团挤压抬升到SBF上方,形成类似于经典锋面气旋理论中的锢囚结构。该过程并没有在温带气旋中发生,而且其中两条锋面分别为SBF和GF,均具有冷锋性质,该过程的时空尺度都比经典锋面气旋理论中的锢囚过程要小,因此,该过程被称为“非典型锢囚过程”。(图4)(Abulikemu et al., 2015)
图4. 非典型锢囚过程概念模型。(a,b,c)表示海风锋与阵风锋相向移动并碰撞形成非典型锢囚过程的三个阶段平面示意图。(d-f)表示(a-c)中沿着AB线段的垂直剖面图。图中黑色箭头大小和方向表征两条锋面的移动方向和相对速度大小,(f)中紫色锋面符号表示锢囚锋。
· 基于多种观测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WRF数值模拟,结合准地转ω方程和地形敏感性实验,首次揭示了发生在新疆伊犁河谷(Ili River Valley)地区水平对流卷(HCRs)、边界层西风急流(BLWJ)、峡谷效应(FE)及其相关多尺度系统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一次极端降水系统的对流触发(CI)机理。本研究发现,研究区处于200 hPa高空偏西风急流出口左侧辐散区,并且受500 hPa中亚低槽的影响,槽后负涡度平流导致研究区上空形成下沉气流。同时在低层的冷平流导致下沉运动进一步增强,从而形成较强且深厚的偏西风下沉气流,并且移动至伊犁河谷中游区域时在FE作用下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BLWJ,并携带较充沛的水汽进入研究区,形成HCRs。该HCRs在BLWJ前沿逐步增强,在低层造成较强的辐合抬升运动,从而导致CI(图5)。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伊犁河谷地区灾害性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提供了一定基础。(Kong and Abulikemu et al., 2022;孔媚霓,2022,硕士学位论文)
图5. 本次伊犁河谷地区对流触发机理的概念模型。(a)和(b)分别表示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环境特征。灰色三角形表示天山山脉。
· 基于多种气象观测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WRF数值模拟,揭示一次渤海湾地区碰撞型海风锋(MSBF)导致的对流触发(CI)机理,并首次提出MSBF在碰撞过程中出现的中层阻塞辐合效应(Mid-level Blocking Convergence Effect, MBCE)概念。本研究发现,海风锋(SBF)和阵风锋(GF)在相向移动过程中,在两者之间的弱风速区随着两条锋面的相向移动逐步被挤压升高到中层,当SBF后方中层的较高风速的气流遇到该弱风速区时形成气流阻塞,形成该中层气流的辐合抬升,从而对该高度的空气粒子带来较强的辐合抬升作用,该过程被称为“中层阻塞辐合效应”(MBCE)。该MBCE在两条锋面相向移动靠近过程中逐步增强,为低层的辐合抬升作用提供进一步“接力”抬升作用,在两条锋面碰撞过程中提供持续且较强的动力强迫。此外,在中低层出现较强的风切变(即水平风的垂直切变,VSHW)提供扭转作用,与MBCE共同为空气粒子提供动力加速度,从而导致CI(图6)。该研究有助于提高MSBF有关CI机理的认识。(Zheng and Abulikemu et al., 2022)
图6. 本次海风锋(SBF)与阵风锋(GF)碰撞导致的对流触发(CI)机理概念模型。其中背景填色表示水平风速(单位:m s-1);蓝色椭圆形符号表示辐合(包括中层阻塞辐合效应,MBCE);白色箭头表示水平风速;白色虚线框表示出现较强的水平风的垂直切变(VSHW)区域;黄色箭头表示由辐合引起的上升气流。
· 基于多种气象观测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WRF数值模拟,揭示一次发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区(塔城地区巴尔鲁克山)的一次暴雪过程的发生发展机理,发现低空急流和低层冷锋不仅从不稳定能量的角度为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贡献,而且还提供了重要的释放不稳定能量所需的锋生强迫作用(图7)。该成果为该地区暴雪天气预测预警提供了理论参考(He and Abulikemu et al., 2023)。
图7. 该暴雪过程发生发展机理概念模型。图中表示低层冷锋(low-level cold front, LLCF)和低层偏西风急流(LLWJ)在具有高空急流(ULJ)、惯性不稳定(II)和动热力混合作用(HHV)的环境下由于符合作用(Convergence)、变形作用(Deformation)、非绝热加热作用(Diabatic heating)和扭转作用(即倾斜项,Slantwise forcing)共同导致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雪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的强迫作用。
· 基于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WRF数值模拟,揭示一次发生在昆仑山北坡区域的暴雨天气过程中降水系统时空特征,以及与中尺度气旋、边界层急流(Boundary Layer Jet,BLJ)和冷池(Cold Pool,CP)等多个系统共同作用的对流触发(CI)机理。结合不稳定能量和锋生函数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前期降水形成的CP和BLJ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该阶段的CI。在CI发生前,昆仑山北坡存在的大气不稳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CP前沿区域较强水平位温梯度差形成的对流不稳定(Convective Instability, CIns)以及BLJ附近和CP上方区域较强垂直风切变形成的条件对称不稳定(Condition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CSI)。此外,CIns在CI发生后明显释放减弱,而CSI在CI发生前后存在于CP上方,并且对降水云团的维持做主要贡献。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所需的不稳定能量释放机理,对CP前沿的阵风锋进行锋生作用的详细分解和分析发现,倾斜项对其提供主要贡献,而非绝热加热项和辐合辐散项对CP前沿附近的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做出了次要的贡献(图8)。该成果为该地区突发性暴雨天气预测预警提供了就一定的理论参考(Sun and Abulikemu et al., 2023)。
图8. 昆仑山北坡的暴雨天气过程中与中尺度气旋、边界层急流(Boundary Layer Jet,BLJ)和冷池(Cold Pool,CP)等多个系统共同作用的对流触发(CI)机理概念模型。
(更新至2024年4月)